董啸丨两部电影演不出的精彩萧红,向爱而生的异乡客
本 文 约 2100 字
阅 读 需 要
6min
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
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
我等待着 长夜漫漫
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
诗人戴望舒晚年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名为《萧红墓畔口占》,是首凭吊之作,写给一位31岁便早逝的奇女子萧红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女作家,萧红以特立独行的气质和自然主义的写作震惊了那个时代,却又在创作力最蓬勃的时候遽然辞世。萧红一生情感丰沛,情路坎坷,又文艺又爱情,绝对是当代文艺女青年的样板,一位向爱而生的异乡客。
描绘萧红的影视作品不算多,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大概有两部。
一部是拍摄于2012年的电影《萧红》,是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而创作,导演霍建起一向以文艺气质见长,擅于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中展现人性之美。全片以萧红临终前向骆宾基回忆往事为主线,梳理了自己作为女人的一生和作为作家的一生。
电影《萧红》海报
作为女人,她是张廼莹,一生与四个男人有着情感纠葛:父母之命的未婚夫汪恩甲,情窦初开到底秋扇见捐;相濡以沫又爱恨交织的浪子萧军,患难真情结果频遭劈腿;托付终身的好男人端木蕻良,意图依靠的肩膀却显得肌无力;临终病床前照顾的骆宾基,默默关怀侍奉可惜时日无多。
作为作家,她是萧红,写出了《生死场》、《呼兰河传》这样力透纸背的小说,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“文学洛神”。萧红从未上过大学,也从不卖弄什么写作技巧,她以对故乡的萦系,和自然主义的描写和叙述,将故乡东北从遥远的呼兰河畔搬到了现代文学的殿堂之上。
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,少年时去省城哈尔滨求学,从二十岁逃婚出走北平到三十一岁去世于香港,基本上在每个城市都只停留了一年光景,永远在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,安生日子几乎成了奢望。然而在漂泊的日子里,萧红写作的内容却永远是故乡奔涌的呼兰河——“怀乡”这个主题几乎贯穿了萧红以及端木蕻良、舒群、骆宾基等“东北作家群”的创作历程。
小宋佳饰演的萧红
老乡小宋佳虽然外型上和萧红的差距较大,但她自电视剧《风车》中展露出来的文艺气质具备较大杀伤力,再加上同为黑龙江人的先天优势,让她成为霍建起眼中饰演萧红的不二人选。从全片来看,宋佳把萧红作为女人的一面演得比较到位,但缺乏真实的萧红应有的作家气质。
当然这个缺憾不是演员造成的,个人觉得,演员和作家在某些方面是先天抵触的,就目光所以的范围内,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演好作家,即便现在演员写作并不稀奇。
全世界都如此。
影片中有个细节,在谈到感情的时候,萧红自况为“火柴”。原意是哀叹自己在爱人萧军的感情中,不过是个短暂存在的过客。然而,如果将视界放大到中国现代文学范围来看,才华横溢的萧红确实如火柴一般匆匆燃着,瞬间点亮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的夜空,她本可以发出更耀眼的星光,却在火光乍现后匆匆熄灭。
第二部是2014年上映的《黄金时代》,出自于许鞍华之手。这是一部群像式的时代舞台剧,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,通过形形色色众人之口来还原或者说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萧红。
电影《黄金时代》海报
许鞍华大胆地使用对镜独白的方式,让激荡的三十年代从每个人物的描述中落地成真,滚滚烽烟,南渡北归,爱情友情,青春万岁。萧红在汤唯身上仿佛复生过来,充盈着永恒的神采。
萧红去世过早,留下的影像资料较少。说来汤唯是不像萧红的,外形上忒好看了些。其实萧红固然以文学著称,然而也不缺人间烟火气。诸多遭逢际遇,并非今日仅用“作女”之词汇可形容。
汤唯饰演的萧红
写作之外,倘若条件允可,萧红本也可以做一个安静、贤惠的妻子。在上海,为了省钱,萧红用一袋面过了一个月,每天烙油饼,煮大菜汤——这种汤被文学青年们叫做“萧红汤”。二萧第一次去见鲁迅先生,萧红忙了一天一夜,亲手为萧军赶制了一件时尚而好看的礼服。洗手作羹汤,萧红原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然而,命运终究没有让萧红在幸福的屋檐下暂避太久,萧军的不忠与家暴,最终让萧红选择了端木蕻良。
萧红自承对端木蕻良并无多少爱情,只是出自对萧军的失望和后半生安稳的渴望。
端木蕻良给了萧红一生唯一一次婚礼,也让萧红得到了少有的安逸,寓居香港的两年,是她创作最勤著述最多的时光。《呼兰河传》、《马伯乐》和《小城三月》均是此时写成。
萧红,1940年摄于香港
柳亚子寓港期间曾去探望过萧红,看见端木在萧红病榻前端汤奉茶举案齐眉的样子,“感其挚爱之情,不能弥忘”,写下了“文坛驰骋联双璧,病榻殷勤伺一茶”的诗句赠送给他们。
家国不幸诗人幸,萧红的离乱生活和坎坷婚姻确实成为她写作的推动力,但是疯狂写作和恶劣生活又反过来损害了作家的健康,最后病逝于刚刚沦陷于日军之手的香港。据说端木蕻良在萧红病逝之前对她疏于照顾,萧军和骆宾基在晚年回忆中,也对端木蕻良语多讥诮,认为萧红所托非人。但应该说,端木蕻良比较符合萧红对日常婚姻和安稳日子的向往,只可惜她生逢乱世,家国变乱频仍,除了少年时在呼兰与祖父相伴的辰光,萧红从未在安稳中体会过幸福。
从左至右:萧红与萧军;端木蕻良;骆宾基
萧红死后,端木蕻良将她的骨灰埋于香港浅水湾。1957年,广东文艺界又将骨灰移至广州安葬。而广州,却是萧红从未踏足过的地方,
改革开放之后,呼兰和哈尔滨都想让萧红魂归故里,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,时至今日,萧红的遗骨仍然在她生前从未活过的城市,远远地眺望故乡,听着海涛闲话。
- 推荐阅读 -
董啸丨《妖猫传》批判:忍住好为人师的表达欲,是拍好电影的前提
值班主编 | 董啸 值班编辑 | 张启琳
这是第 222 篇文章
- END -
© Copyright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作家#余华#首次网络平台发表原创文章,@洪峰 @阿乙 @阿丁 @黄孝阳 @蒋方舟 @李海鹏 @李西闽 @苗欣宇 @任晓雯 @孙一圣 @谭伯牛 @王小山 @王元涛 @杨树鹏 @张发财 @郑小驴 @周云蓬 等作家邀你共享文学盛宴, @易小荷 @董啸 主编《soul客文艺:聚响》此地没有东拼西凑的烂俗网文,它是一个品格和品位俱佳的原创平台,精心书写与安静阅读的所在,感受文学带来的灵魂的颤栗?当当、亚马逊、京东有售,即日起在当当购买并发50字带图评论,有机会获得新年福袋,共100份,详情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。